找到相关内容1359篇,用时10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熊十力《新唯识论》析论

    众沤一一皆揽大海水为体。,故体不异用。……综二义,可知体用虽若不一而实不二。摄动有归寂无,泊然无对;会寂无归动有,宛尔万殊。故若不一。然寂无未尝不动有,全体成大用故;动有未尝不寂无,大用即全体故。...“体不异用”、“体用虽若不一而实不二”、“体用毕竟不二”等等,都是表述“体用不二”的同义语,都表示出体和用不一(在在概念上思辩,两者有分际意义的不同,略言之,言体著重其存有义,言用著重其活动义而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5560047.html
  • 宗喀巴对于大、小乘戒相融之思考(1

    格鲁派开立宗风,前后之间具有法脉传承的依续关系。[6]宗喀巴的佛学思想,包括《道次第》与戒学思想方面,皆踵继阿底峡尊者以来的噶当宗风。[7]  壹、阿底峡尊者入藏前的教界概况:   佛教于第七世纪...家族纠纷的影响,逐渐使得戒律的修持形成异化的问题。直到元末(西元一三五七年,虽由帕木竹巴的绛曲坚赞取得元代朝廷认可的西藏领导权;但在宗教,元廷仍然尊崇萨迦派的地位。当时由于无法管束僧人的威仪与戒律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060063.html
  • 南宗石头系禅易会通疏证

    爻六划回互而成五卦,重叠之,而成三卦,取二、三、四爻而成巽,取三、四、五爻而成兑卦,此谓叠之为三;下巽兑成大过,下兑巽成中孚之卦,此谓变之成五(参《合古彻》卷。著名易学家潘雨廷先生在《易与佛教...君子支配臣下一样;具体物象为臣、偏位。君臣相对,是对源自《宝镜三昧》“臣奉于君,子顺于父”思想的进一步细化与深化。   此外,石霜庆诸(807--888在洞山五位说的基础,以王子之出生、素质、根机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00560286.html
  • 体验、想象和语言:肉身的放逐及其影响

    可以从《修真十书·清集》中选录两首:  随身风雨几清闲,不做人间泼底官;朝饮一壶朱夙髓,暮餐八两黑龙肝;打开俗网了无事,缚住时光自驻颜;昨夜梦回天上去,琼楼玉阙不胜寒。(《清集》“题西轩壁”   地魄天魂日月精,夺来鼎内及时烹;只行龟斗蛇争法,早是龙吟虎啸声;神水华池初匹配,黄芽白雪便分明;这些是饮刀圭处,渐渐抽添渐渐成。(《清集》“赠赵翠云”   此处所选诗作都介于真实的经验与虚拟的想象...

    杨立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2360418.html
  • 天台六即佛义

    佛义深符佛家圆旨。   关键词:理 名字 观行 相似 分证(真 究竟即佛   作者传印法师,中国佛学院副院长,研究生导师。   一、引 言   在一期(第23期的《法源》,刊载了拙文《天台四...珠子哪里去了,额创处有瘡,有一良医为之医治。医言珠在肤内,力士不信,医取镜照之,明了显现(由此可知,如同现在的X光,古已有之,力士见已,心怀惊怪,生奇特想。这同前一譬喻相类:力士喻众生,良医喻佛,...

    传 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1460475.html
  • 唯识学--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

    名为意;作动意(之思说名意业,令意造作善不善等种种事故。"(世亲《大乘成业论》《大正藏》卷三十一,P七八六  3、第七、八识之思心所与前六识的思心所有何不同?与前二识相应的思心所,它的生起,是任运...、好丑,皆自宿命所作善恶,自随行得之。"  a.弥兰陀王说:"善哉!善哉!"  (《那先比丘经》卷《大正藏》卷三十二,P六九八下 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,有些满业,现今就可以通过努力,使之发生变化,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2860605.html
  • 具足之性与原罪之灵

    这与儒家以“王道”为中介和道家以“性命”为中介绝然不同,因为前两者旨在追求个体生命的自我实现(或内圣外王、或羽化登仙,而不会引发对超绝神圣者的皈依,当然也不会产生终极意义的慈悲救渡。  那么,大乘...内容并将其附加许多迎奉本土的人为妄解,到了禅宗这里更肆意地曲释了“佛性”的内涵,不再把“佛性”看作一个清净、永恒、寂灭的(小乘佛教或神圣、救渡、慈悲的(大乘佛教本体精神存在,而改造成为人的固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5060628.html
  • 文人的好禅与习禅

    ,其中的许多观点(特别在心性问题的意义又远超越宗教教义之外而具有了普遍的思想、理论价值;加之禅宗教团已不再是索居修道的遗世独立的闭塞的小团体,禅宗学人广泛活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。由于这种种情况,...所谓“圣人夷旷之体”,把自己学说的着眼点放在“行道以拯生灵”(注释:陆质《春秋集传纂例》卷一《春秋宗旨议第一》。。吕温、柳宗元等人都接受了这种学说。(注释:参阅吕温《祭陆给事文》,《吕衡州集》卷八;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2660665.html
  • 椅子与佛教流传的关系

    他也听说“成都府学有汉时礼殿,诸像皆席地而跪坐。”此外,研读上古的典籍时,朱熹也注意到古人对坐礼的重视,而古时的坐礼(即跪、坐、拜都是在席子举行的。最后朱子写成〈跪坐拜说〉一文讨论从上古到南宋,坐...说。文侯曰:‘段干木,官之则不肯,禄之则不受;今女欲官则相位,欲禄则卿。既受吾实,又责吾礼,无乃难乎!’”[11] 这段文字也让我们联想到《论语》(宪问篇中,原壤在孔子面前“夷俟”(也就是蹲,...

    柯嘉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0561013.html
  • 唐僧玄奘与巴蜀文化

    的影响,见后文。  从上述玄奘的师承关系,我们可以看出玄奘一生学术的“套路”(即发展途径,实际是从成都奠定大乘有宗的《摄论》基础开始的。《摄论》即《摄大乘论》,属于大乘有宗论藏,是摄论宗、法相宗的...经典教条,而善于拈花微笑,心领神会,加以会通。它“不立文字”,实际成为“不离文字”,抛开经典而不离经典(因为这已是会通的经典,而不是专注一经。它“明心见性”,心性就是通向唯识。根据王夫之的看法,“...

    谭继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1661156.html